本報訊 記者邵鵬璐報道 近期,天津、河南、福建、江蘇等省市陸續設立政府投資基金,目標規模大多集中在百億量級,其目標不僅在于轄區內債券,也會立足覆蓋創新創業、中小企業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基建與公共服務等方面,以補強薄弱環節、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宗旨。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近年來,政府投資基金在經歷初期探索試行、中期蓬勃發展后,逐步邁入存量優化階段;鹪O立數量與規模均呈放緩趨勢,各省將發展重點投向盤活存量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優化績效考核體系、完善資金退出機制等方面?v觀其發展歷程,政府投資基金在提高財政支持效用、引導撬動社會資本、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主動發揮市場機制。明明表示,對比以往直接提供財政補貼或給予稅收優惠的傳統財政手段,通過成立投資基金進行股權投資,項目在運營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資金成本,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和成本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專項多、方向散、投入效果甚微的問題。與此同時,設立擇機退出機制使得財政資金能夠實現循環使用,通過提高周轉效率從而盤活存量資金。 引導撬動社會資本,聚焦未來產業方向。明明分析認為,政府投資基金既充分尊重市場化、法治化管理原則,又充分利用政府進行引導,所投領域往往遵循未來經濟金融高質量發展方向,為國家宏觀政策、產業政策和區域發展戰略意圖所服務。近期多省設立的政府投資基金,不僅僅是對于債券價格的兜底,同時也有維穩市場的考慮。當然,不僅僅是債券領域,即便是權益和行業方向,創設基金也屢次涉及創新創業、中小企業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領域。通過政府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本追隨注資原本面臨融資市場失靈的部分高新科技初創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