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欣
時間的長河,帶走了無數先輩的過往,沉淀了不少歷史的記憶,卻始終沖刷不掉每一個節日的存在和意義,比如,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眼看歲月流傳,眼見時代變幻,生活方式日新月異,生存環境千變萬化,端午節豐厚的文化意蘊和獨特的時代價值,帶給人們的情感慰藉和心靈潤澤卻始終如一。也許每個人的記憶里,都有著端午節的印記;每一份對于端午節的印記,又因歲月和時代而相異。只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和更迭,包括端午在內的傳統節日到底被賦予了哪些時代新意?在大時代的裹挾下匆忙生活的我們,似乎并未刻意地去追尋某種答案。 不過,我們沒有忽略掉的是:端午這一天,北京、上海的疫情剛剛緩解,兩座城市的人們依然在一片安靜和靜默里過著節;這一天,各大微信公眾號和視頻網站都在蹭著“端午”的熱度,各式各樣的文案和內容產品層出不窮;這一天,人們在年中的線上消費大促銷中打開了一種集體記憶。 沿著端午節這一天的種種時代跡象往深處思考,似乎也能觸摸到如今不一樣的端午節之“新”之“變”: 一則,一直反復的疫情讓這個意在用民俗習慣衛護生命保健養生的節日更加具有了時代意義。戴五色線、點朱砂雄黃、門口掛艾蒿……種種傳統習俗在當下,滿足了人們希望要得到生命安全與健康的某種心理需求。端午節的如期而至,讓人們期盼身體安康與生活平順的愿望更加凸顯,也從側面給無數人帶來某種情感的慰藉。 二則,人是節日的創造者和承傳者,如何更加創新更加有效地傳承傳統文化是每個人都要去解答的歷史課題。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一個國家要立得住,要有自己的文化靈魂。每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傳承屈原等先輩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在這一過程中,如何“打磨”作為文化表達載體的傳統節日,進一步強化民族文化價值仍然需要找準定位、繼續創新。 三則,傳統端午節多出來的現代氣息,與當下社會經濟發展主流趨向緊密契合。比如,打造“端午經濟”。今年端午節,露營等成為年輕人新崇尚的戶外活動,包粽子也成為端午消費新熱。這些新端午經濟形態也成為新時代的一個小元素,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目標使然。又如,注入廉潔自律新元素。端午節之際,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更要帶頭廉潔自律過端午,方能體現當代主流的價值觀,從而讓包括端午節在內的傳統節日真正成為“風清氣正”的佳節。 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端午的“新”與“變”也是傳統文化不斷不斷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傳統節日有機融入現代生活,節日時代基因被不斷激活的有力佐證。這份佐證,來源于我們對于傳統節日的新定義,也來自于我們對端午價值的新思考。淺觀端午等傳統節日的時代新意,大抵便蘊含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