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沁妍 本報記者 | 皮澤紅
位于廣東省廣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產學研基地內,主樓的大堂墻壁上,八個金色大字閃爍著耀眼光芒:“頂天立地醫藥創新”!啊斕炝⒌蒯t藥創新’,意在生物醫藥的創新,源自于醫藥基礎理論和科學技術,既要先進、能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又要落地生根、能實踐應用解決社會問題,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痹摦a學研基地負責人、廣州呼研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呼研所公司”)總經理周榮介紹說。未來,按照“總部廣州、立足大灣區、面向國內外”的發展策略,呼研所公司還擬計劃建設集國際醫院、教育培訓中心、國際交流中心、研發中心、產業孵化器、生產基地、呼吸康養基地等于一體的大型產學研集群。
圍繞全產業鏈 形成多元平臺網絡
廣州不僅僅有實驗室,更有全產業鏈跨領域的生物產業的發展。比如廣州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以向企業提供科技資源共享、科研技術服務或其他專業服務為重點,整合生物醫藥產業鏈上的優勢資源為導向,推動生物醫藥企業自主創新,促進對外合作交流,跨領域多方面支撐生物醫藥企業發展。 為進一步提升生物醫藥企業創新研發能力,廣州多年通過推進各級創新平臺搭建,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支持各類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引進國內外成熟研發服務企業等多項措施,已初步形成包括國、省、市多級實驗室以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創新創業孵化平臺、產學研創新聯盟,各類專業服務平臺、合同研發(CRO)、合同生產(CDMO/CMO)等多種技術外包企業在內的產業鏈多元服務結構。
覆蓋產業優勢領域 前沿創新動力足
廣州市各類公共服務平臺以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要、人民生命健康為導向主要覆蓋了中醫藥研發、醫藥檢測及生物信息、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藥學研究及藥物研發、醫療器械創新工程、生物安全技術研發、藥物制劑工程、藥械臨床前研究評價、實驗動物資源、臨床轉化與臨床試驗、數字醫療交叉融合等11個領域。 高校、新型研發機構等主要科研平臺主要專注于基因藥物、新型疫苗、干細胞、再生醫學、免疫治療、高端醫療器械等前沿領域的研發攻關,策源產業創新。疫情期間,生物島實驗室成功開發新一代小鼠模型構建技術,得到人源化ACE2的易感新冠小鼠動物模型,為后續新冠病毒研究提供平臺工具保障;中山眼科中心自主研發,并通過與萊恩醫藥研究院合作開展藥物非臨床安全評價的全球首個具有逆轉白內障功效的抗白內障滴眼液——羊毛甾醇滴眼液(一類新藥)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臺保障了生物醫藥基礎研究的硬件需求,支撐著廣州科研力量在前沿創新道路上攻堅克難,為產業提質增效打下堅實基礎。
加快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形成“三中心輻射多區域”格局
圍繞“研發在生物島、中試在科學城,制造在知識城”的“三中心多區域”發展格局,生物島以生物島實驗室為核心的基礎科研攻關平臺,引入廣州生物制造工藝培訓學院的人才支撐平臺;科學城生物醫藥各類研發企業集中,已集聚廣東華南新藥創制中心、廣東省藥品檢驗所藥物安評中心,還在達安基因、萬孚生物、華銀檢驗等診斷試劑的優勢產業集群基礎上,推動建設了國際前沿醫療器械創新中心與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中新知識城引進了百濟神州、諾誠建華等大型創新藥研發企業,也相應引進了CRO和CDMO等平臺服務型企業、成立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廣東審協中心的政策服務平臺。2021年,廣州市創新藥物臨床試驗服務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區(越秀)揭牌;荔灣區粵港澳醫藥健康產業試驗區廣州國際醫藥港展貿中心竣工,加快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生物產業的發展,廣州不僅僅解決了人才缺乏等堵點痛點,而且提升了整體產業效率。比如,華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務平臺將生物醫藥材料的整體通關時間可從2~3天縮短到為半天,報關、物流、倉儲、人工等綜合成本降低60%以上。
|